2007年,联合国将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意识提高日"。孤独症俗称自闭症。目前,世界范围内自闭症的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在我国,自闭症是导致儿童精神残疾的最主要病种。但对于自闭症,大众仍了解甚少,下面带大家一起认识自闭症。
![]()
一、关于自闭症的基本知识
1.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心理发育障碍的精神心理疾病。儿童孤独症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宝宝的性格是在四岁之前养成的,所以要是及早发现宝宝的异常,及早治疗,那样还有恢复常人的可能。
2.自闭症可分为低功能自闭症和高功能自闭症。
低功能自闭症表现:出现癫痫,智力发育问题,语言发育缺陷,攻击行为,分不清楚父母,等表现。
高功能自闭症的表现:一般通过言谈举止是发现不了这个是有自闭症的,一般都与人交往有困难,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等。而高功能自闭症属于自闭症的高功能人群,智商高于其他自闭症患者甚至远超正常人。![]()
3、自闭症发病原因目前不明,儿童孤独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由遗传、围生期、免疫、环境等因素所致。
4、近年报道儿童孤独症有增高的趋势,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MH)的数据,美国孤独症患病率在1%o -2%o。中国现今有150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以10%到17%的比例增长,达到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
二、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
自闭症表现之一: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自闭症儿童从婴儿时期就不太喜欢和人亲近,即使面对父母也会有疏离感,对父母的呼唤及亲近没有什么反应。当家人要抱起他时,不会伸手表现出期待被抱着的姿势,面对下班的父母也没有分离的不适。
自闭症表现之二: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自闭症儿童不会和小朋友进行交往,找小朋友玩的时候常常突然拍人一下或者拽下衣服,然后自己转身就走了。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在那里玩,或者一个人看着外面发呆。
自闭症表现之三:对周围漠不关心
自闭症儿童常常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似乎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他们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自闭症表现之四:语言障碍突出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的语言都很少,严重的甚至终生不语,有的即使会说话,也不愿开口,只是用手势来代替,或者小声、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
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自闭症表现之五: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
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自闭症表现之六、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
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
三、如何识别自闭症患儿
1、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2、五个月大,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3、不能辨认父母的声音;
4、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5、九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6、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
7、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8、十六个月大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9、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10、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11、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
四、如何预防自闭症
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患上自闭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孩子患上儿童自闭症?其预防措施如下:
1、母亲要注意孕期保健,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
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
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厥,多次的高烧惊厥也会造成脑损害;
2、提倡母乳喂养
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3、家长别把孩子过分封闭于一味学习的小圈内
城市居住的现代化使许多人搬进了高楼,而一户一门的高楼容易给孩子造成封闭的环境,因此,应允许或鼓励孩子从高楼走下来到庭院中,与邻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谊。
4、尽量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包括邻居小朋友相邀的游戏、做作业;包括学校、班级统一组织的文体活动;包括祝贺同学生日、欢送老师等等。从集体活动中培育孩子的性格,从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智慧与温暖。
![]()
五、大众对自闭症误解解析
1.自闭症只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状态。错!
开玩笑说的“自闭”和“自闭症”是两码事!√√√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不是暂时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或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症状持续影响患者不同的人生阶段,严重损害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社会功能。
2.宝宝有自闭症倾向,长大就好了,不用治疗。错!
自闭症不会自愈,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越晚效果越差。√√√
自闭症起病于发育早期,有的孩子表现为说话晚,如两岁仍无有意义的语言,有的孩子表现出社交缺陷,如与人眼神交流少,对于大人的引逗不感兴趣、缺乏反应,不听指令,长大一些后不会与同龄儿童交往,不会分享自己的玩具及食品,不会向小伙伴表示友好(例如:通过打人或咬人表示友好)。
有的家庭觉得“贵人语迟”,或把孩子的社交问题当做是性格内向,从而延误了诊治。
然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讲,年龄越小,神经发育的可塑性越强。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是疗效的关键。
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表现,发现相关症状时尽快至正规医院就诊。
3.自闭症有特效药。错!
自闭症没有特效药。√√√
自闭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它的核心症状,家长们切勿因求治心切而盲目听信虚夸广告,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目前循证的教育训练是唯一的有效方法,需要针对孩子的个体情况进行长期的系统干预。
除了专业机构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外,家长也要接受相关的知识培训,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训练。
4.自闭症的诊断对孩子会造成伤害,所以不要去诊断。错!
切莫因为对疾病的片面认识而回避诊断评估,耽误孩子的早期干预时机。√√√
诊断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而是为了更客观地评估孩子在自闭症症状影响下的成长困境,从而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
科学的诊断评估才能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诊断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帮助。
5.从小好好的,长大后也会得自闭症。错!
自闭症不是长大后才得的疾病。但确实有很多自闭症孩子是长大后才来就诊。√√√
约三分之一的自闭症孩子智力是正常的。这些孩子从小学习成绩正常甚至优异,有些孩子对科学、数字的过度痴迷反而会让家长觉得“骄傲”,尽管独来独往,但学业的良好表现让家长忽略了孩子的社交问题,到了青春期后,有些孩子经常被同学评价“固执、幼稚、没眼色、情商低”等,他们的同伴关系越来越差,很多孩子会因此出现情绪问题来就诊。
还有个别人是到成人阶段后自己发现自身的社交困难、社会适应困难来就诊,回顾他们的幼年生长发育,发现其幼年期就有相关症状,这些孩子多诊断为高功能自闭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
6.自闭症都是天才。错!
部分媒体报道一些阿斯伯格综合征或高功能自闭症孩子可能存在某些天赋,如超强的空间记忆力、算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但这是极少数个体,而现实情况是,他们很多时候会因为社交困难和重复刻板行为无法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才能。
7.孩子患上自闭症,这辈子都无法正常生活了。错!
自闭症孩子并不是需要症状消失后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社交困难、重复刻板等症状会持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影响个体,但是早期干预加上长期个体化的康复训练会让孩子发展出适应学习、生活、工作的能力。
一半左右的孩子会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当然,每个孩子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社会功能状态不同,但拥有良好预后的关键一定是尽早干预和长期个体化干预。![]()
结束语:很多时候,除了症状本身,很多孩子的痛苦源于大众因为不理解自闭症而产生的偏见甚至排斥。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对自闭症有更多的认识和接纳,就能给孩子们的康复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作者:王慧(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丹凤县医院心理干预小组
审核:张 野 郝勇 刘鹏
丹凤县医院微信在线心理救援二维码
![]()
丹凤县医院疫情专项心理救援热线
![]()
欢迎关注丹凤县医院微信公众号,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
觉得好看,请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