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
![]()
更年期只有女人有吗?
不是的。
只是男人的更年期因为没有具体的生理标志,因此显得好像没有。
大多数男性更年期从40~55岁以后开始,但也有早自35岁或迟自65岁,甚至70岁的,横跨将近40年的差异。相对而言,女人的更年期是断崖式,反应比较大,容易被意识到。
而男人的更年期是下坡式,呈现出来的身体激素水平变化比较缓慢。
有没有发现有一些男人到了一定年龄忽然变了:不爱出门,不爱社交,整天窝在家里却唠叨不停。有一些原本好好脾气的却变得脾气日益见长,爱争论,爱出风头;还有的男性会出现遇事缺乏主张、优柔寡断、对外界事物兴趣不浓、沉闷孤僻等等,每个人的更年期特征都有不同。由于男人没有明确的生理标志,常常会被周围的人忽视对他这段时间的关怀与照顾。
从今天这篇文章开始,找机会重新了解一下你身边的父亲,或者与你同眠共枕多年的丈夫,多给予一些关爱与体贴。![]()
![]()
网络上有句话:“人到中年不如狗”,说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孩子还小、父母已老,不敢生病、时刻开挂!
![]()
更年期的男人,生理和心理都进入了“多事之秋”,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工作等等经济、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不及时调整,也会影响更年期的平稳过渡,在这里我们就总结几点心理调适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御手段,暂时缓和不良情绪。
1、迁怒 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发怒的时候可以去打沙袋。
2、退避 直接避开或逃离使自己痛苦或焦虑的情境或人,以摆脱不良情绪。如夫妻争吵后不妨暂时躲到工作或学习中,等调整心态后再面对。
3、补偿 在某些方面失意,可以争取用其他方面的成绩来弥补。
二、家庭是中年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在任何时候,你的妻子、父母、儿女、兄弟姐妹都是最能获得力量和支持的人。多注意维护这方面的关系,在遭遇困境时,也可以把烦恼和痛苦降到最低限度。
三、学会适当的放松技巧。
1、培养一些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比如:钓鱼、书法、摄影等。
2、找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比如:骑自行车、散步、跑步、登山等,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使人精力充沛、心情愉悦,还可以保持体形,防止中年男人出现“将军肚”、沦为“油腻大叔”,提高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减少衰老降临的恐惧感。
3、闲暇时约三五好友喝茶聊天或郊游散心,也是不错的放松方法。
![]()
四、纠正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如熬夜、酗酒等,以免加重更年期症状。正确认识疾病和功能性不适,必要时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器质性疾病的误诊。
五、更年期阶段的男性,身体状况逐渐衰退,渐感力不从心,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估和认识,切不可凭匹夫之勇、急躁冒进。一方面不要让压力过大、压垮自己;同时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切实可行的做出一些成绩。
注意以上几点,家人多关怀、谅解和照顾,男性朋友一定会平稳的渡过更年期,机体重新建立平衡。
![]()
结语
生命如白驹过隙,更年期会不会成为一个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人生的机会?
如同死亡会让人更真实的生活,更年期是死亡的“高仿”,让我们拥有一个机会按下人生的“暂停键”。
更年期的到来,意味着昭华渐逝,还是强有力的第二人生开启,都已不重要。
就像奔腾的河水来到了入海口,告别是必然。
告别一个身份,告别一段岁月,告别一个过去的自己;
唯有告别,才是真正的接受与放下。
唯有告别,才可以将抑郁与焦虑从牢笼中放飞,从此各别天涯。
唯有内心真诚的告别,才是缓解年华老去的焦虑的最佳解药。
如何告别?
![]()
对自己说:谢谢。
对过去说:再见。
“更年期”如同一道人生分水岭,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每个经历者都可以主动选择,走向不同的人生。
![]()
编 辑:丹凤县医院心理干预小组
审 核:张 野 郝 勇 刘 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
【心理健康宣教】(第37期)40岁后,她们失去的不只是月经
【心理健康宣教】(第36期)作为父母,关注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必修课
【心理健康宣教】(第35期)你那么快乐,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宣教】(第34期)你不了解的阿尔茨海默病
【心理健康宣教】(第33期)心灵感冒
【心理健康宣教】(第32期)走进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宣教】(第31期):什么是“情绪劳动”?
【儿童保健宣教】(第30期):爱我就好好抱抱我
【心理健康宣教】(第29期):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父母的语言暴力
【心理健康宣教】(第28期):做个刚刚好的妈妈
【心理健康宣教】(第27期):如何养废一个儿子?
【心理健康宣教】(第26期):打还是不打?
【心理健康宣教】 (第25期):【警惕】亚健康,竟是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宣教】 (第24期):你以为这是沟通?其实是在攻击
【心理健康宣教】 (第23期):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都需要知道的心理调节方法
【心理健康宣教】(第22期):上瘾性行为,正在毁掉当代人
【心理健康宣教】(第21期):父母是孩子天生的催眠师
【心理健康宣教】(第20期):《孩子,歇一会儿再飞!》
丹凤县医院微信在线心理救援二维码
![]()
丹凤县医院疫情专项心理救援热线
![]()
欢迎关注丹凤县医院微信公众号,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
![]()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