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日
- 宪法教育宣传 -
![]()
![]()
![]()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同时也是我国的“宪法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
![]()
了解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又被称为“母法”、“最高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宪法是制定其他普通法律的依据。![]()
![]()
![]()
宪法的制定
我国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四部宪法:
第一部1954年9月20日:
第二部1975年1月17日
第三部1978年3月5日
第四部1982年12月4日
宪法的修订
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五次修订。第一次修订1988年,第二次修订1993年,第三次修订1999年,第四次修订2004年,第五次修订2018年。宪法的来历
2001年12月4日第一个法制宣传日每年的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宪法宣传日。![]()
宪法与公民权利、义务的关系
![]()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也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公民的权利保护和义务履行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公民权利
它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一系列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平等权、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会经济权利(如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如受教育权、文化活动权)等。这些权利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宪法通过对这些权利的确认和保护,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和尊严。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依据宪法的规定寻求法律救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民义务
宪法也规定了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这些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依法纳税等。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这些义务,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这些义务规定旨在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确保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
![]()
宪法与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的关系
![]()
提供法律基础
宪法为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详细规定了公民在医疗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包括接受服务、知情权、申诉权等,并明确了患者应遵守的就诊秩序和尊重医护人员的责任。规范医疗行为
宪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活动合法安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患者权益
宪法保护患者生命健康权,确保患者权益受损时可依法寻求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和谐
宪法及其法律法规强调医患平等尊重,促进沟通理解,减少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审 核:靳 妙
监 制:王 丹
编 辑:闵雅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