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二十四节气—
雨水节气
![]()
![]()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雨水节气
![]()
![]()
![]()
每年2月18~20日,太阳位于黄经330°时是雨水节气,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矣。”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天上有雨,地上有流水,水活万物,故称“雨水”。
![]()
![]()
![]()
![]()
养生小贴士
![]()
防倒春寒
雨水节气期间,空气湿度增大,气温偏低,而且寒中有湿。不少人在早春时节会穿着裙装、轻薄的衣服,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甚至会引发关节的问题。
因此,春天在穿着上,大家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使身体渐渐适应新的气候变化。老人小孩要适当“春捂”。“春捂”最重要的是捂好腿和脚,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几条裤子,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遭风寒侵袭,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受寒后,易引起感冒、哮喘等疾病。
防湿邪
湿邪根据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若不小心感受了湿邪,应及时祛除。感受外湿,与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初受湿邪,邪未深入,可从表而解。如喝杯温热的红糖姜枣茶、泡个热水脚使微出汗对祛除外湿有不错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内湿。内湿的产生主要与脾胃的运化失调有关。
因此,雨水养生,调理脾胃很重要。雨水多湿冷天气,不要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及时吹干,以免湿邪内侵,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
调理脾胃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最易为湿所困。雨水节气多雨、多湿,且春属木,易克脾土而伤脾胃。调理脾胃可以适当食补,调畅情志,配合适量运动。
饮食上宜少酸多甘,以养脾胃之气,可多吃一些养肝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仁、小米、百合、荸荠、猪肝等。少食羊肉、辣椒等温热之品,否则辛温太过,肝木过旺,脾土反伤;少食油腻之物,肥甘厚腻最易生湿困脾,损伤脾气;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薏苡仁,又名薏仁、米仁,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之品。其性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之效。《千金月令》中所说:“春月宜喝粥”,薏苡仁与党参、山药、莲子、百合等相配煮粥,都是不错的选择,有健脾祛湿、益气养胃之效。
![]()
近日
陕西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
扬沙或浮尘天气
空气污染来袭
丹凤县医院温馨提示
易感人群请做好防护
收下这份“沙尘天”防御指南
有备无患!
![]()
![]()
专家简介
![]()
史丽萍,中医科主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曾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进修学习老年慢性病,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对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脑、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慢性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运用中医的辩证施治,方法独特,效果显著,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篇。
彭小江,呼吸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内科诊疗工作26年,擅长呼吸衰竭、肺心病、胸腔积液、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的综合救治,对内科疑难危重病人的抢救有较高的造诣。![]()
审 核:程 涛 靳 妙
监 制:王 丹
编 辑:闵雅璇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