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还是 不打?![]()
作者:妙手空空
来源:武志红心理
昨日,一同事向我咨询,说其儿子快三岁了,平时不爱说话,你陪他玩游戏他也是你做你的他玩他的。不愿意干的事再讲道理也不听,比如说身上衣服湿了脏了,就不肯换下来;自己要干的事也不理大人的制止……
每次都是以武力制服,扇屁股,孩子哇哇大哭,最厉害的一次屁股直接肿起来。但是每一次都会有下一次,孩子依然故我。看着孩子眼泪汪汪,同事也知道这么打孩子不对,也似乎没什么效果,但是只有打一顿才能让孩子听话,最直接有效地让孩子乖乖地换衣服、吃饭。为什么惩戒教育没有用?教育孩子,到底是“打”还是“不打”?作为父母,大多是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还要处理各种琐碎家务,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多耐心和精力给孩子。对他们来说,惩戒,是快速结束孩子问题的有效手段。如果家长只在教不动的情况下才动粗,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结束问题,并不代表解决问题。![]()
临床心理学博士罗拉·马肯姆认为,当孩子做错事或者有负面情绪时,家长使用体罚,对孩子的个人成长非但没用,甚至有相反效果,原因如下:1)体罚会让孩子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的人因为体罚会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被惩罚”这个痛苦的情绪结果上;而不是他们做了错事,会导致坏的事实结果上。例如小孩子打伤了同学,被父母惩罚了,他就只会觉得自己很痛,不会考虑到被他打的小孩子的痛苦。这样一来,之后在做错事时,孩子想的都是如何逃避、说谎,减少被惩罚,而不会考虑错事行为本身有什么问题。2)体罚不但无法制止错事,更会让孩子重蹈覆辙很多孩子其实本质并不坏,只是偶尔做了“坏事”。但过度惩罚就像在告诉他们:你是坏人。孩子如果经常收到这样的暗示,就会无意识中内化这个观点,认同父母——我是个坏人。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要警惕“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相信自己是坏人,为了让自己行为和认知达到一致性,就会去做更多的坏事。让父母头疼不已的“孩子王”,往往就是越挨打,越破坏。3)体罚压抑孩子情绪,还会助长暴力当孩子受到体罚时,他们看到的是,父母可以随便使用暴力,会认为这是一种正当的手段,长大后更倾向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容易进入充满暴力的关系,重复体验“挨打”,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感觉是熟悉的、正当的。高压教育的结果,多半注定两败俱伤。除此外,暴力会滋生或放大孩子的恐惧,为了逃避恐惧,可能会引发幻想、噩梦、分裂、神游等情况。别用惩罚“保护”孩子。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家长在“保护”孩子免受“社会的毒打”。这里的保护,不是真的保护,而是一种阻挡。体罚,是在变相地包庇,阻挡了孩子去真正承担做错事的结果。如果家长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就要懂得放手,让他们“一人做事一人当”。 只有让孩子知道做错事的结果,是自己需要承担的,他们才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的事”与“自己的事”的区别与界限,这样一来他们才会做出判断和行为调整。 这样需要一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父母做到两点:相信,以及尊重。尊重,是最重要的家教我们经常发现孩子越大越难养,随着自我意识的崛起,父母说要去东,他们偏偏往西,真令人头疼。父母也并不是想打骂管教,只是不敢放任孩子出差错。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手段不是惩罚,也不是奖励,而是相信与尊重。很多孩子闹,不为别的,只是希望得到关注,发言也受到尊重。那如果不使用奖惩,又该如何矫正孩子的行为呢?阿德勒的回答是:像两个平等的人那样,互相尊重。先相信孩子正在长大,拥有一个基本健全的人格。尊重的视角是平视的。我们拥有比孩子更强的生存能力,而孩子成长则需要依靠我们的引导。帮助他们认清情绪、用更好的方式表达情绪和诉求,辅助他们成为一个心理更健全、更成熟的人。不是:“你怎么能这么干呢?”而是:“这件事,你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当孩子感受不是大人在管教控制他,而是来援助他的时候,他才会感受到自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是受到尊重的。他才不会通过说傻话、做傻事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才会放下对抗的态度,聆听和思考长辈的话语。如此,你们便不必通过打骂孩子来“解决问题”,而是变对抗为合作,跟孩子一同合力解决眼前的问题。平视孩子、尊重孩子对于很多长辈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本身就在阶级森严的成长环境中,难以一下子改变观念。不过,长辈做出一点点改变,孩子们都是能感受到的。请相信这一点。![]()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告诉同事:脏衣服不换,问他为什么不换?在他穿上干净衣服以后表扬他;在他感兴趣的时候和他玩游戏,可以先制定简单有趣的游戏规则;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可以先不理他……家庭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父母和孩子共同修炼的课题,双方都要各自成长。孩子的教育当然不是单纯的靠打一顿能解决的,教育孩子也不单单是“打”还是“不打”这么简单粗暴的问题。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爱。编 辑:丹凤县医院心理干预小组
审 核:张 野 郝 勇 刘 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丹凤县医院微信在线心理救援二维码
![]()
丹凤县医院疫情专项心理救援热线
![]()
欢迎关注丹凤县医院微信公众号,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