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
![]()
每一句无知的话,都在扼杀想活下去的人。
生活并不是永远晴空万里,有多少人表面上满面春风,无人的时候却在默默流泪、偷偷舔舐心灵的伤口?还有多少人仍然生活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在心理的沼泽地里苦苦挣扎……也许你无意间的一句话就会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下面的话也许正从你的口中说出来,看看是多么的伤人吧!
电影《守望者》里,面具守望者罗夏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去看心理医生,说他很沮丧,感觉人生很无情,很残酷,很孤独。医生说:“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来了,去看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让你振作起来的。”然后,那个男人突然大哭:“但是医生,我就是帕格里亚齐啊。”![]()
1“你那么快乐,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看心理咨询?太作了!”类似的误解还有:“好丢人啊, 这种事情也要说出来?”“你有什么可抑郁的,矫情!”最诛心的,是那句心理问题者最害怕听到的三连杀:加油,坚持,挺一挺。这就像如果你跑一百米,然后腿断了。加油,坚持,挺一挺。你发烧患上肺炎。加油,坚持,挺一挺。你以为在做平板支撑吗?应该直接去看医生啊!当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因为这些话而退缩,没有及时进行心理治疗,有一天心理崩溃了。可能你们都是帮凶。![]()
2我有一个得抑郁症的朋友说,那段时间的确有非常深的感受。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断了腿的人,想要找一根拐杖。可是周围的人却不停地鼓励她:乐观点,坚强点,跟我们一样跑起来啊!在我们的社会里,产生心理问题,是一件极度羞耻的事情。一个癌症病人坚持化疗,熬过一次次痛苦,人们会表扬他很坚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坚持活下去,每天和各种心理挣扎作斗争,人们会说他很脆弱。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从来无法真正理解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与其说,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心理有问题,倒不如说,我们的从来没有正视过“情绪”的存在。所有表达脆弱,表达需要帮助的行为,都是羞耻的。![]()
3这,从最近几年流行的鸡汤里就能看出来。“高情商的人都戒掉情绪”,“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没有人同情弱者”......每个人都在教你怎样把情绪当作敌人一样对付,却从来没有人说过:没关系,撑不住也是可以的。我想问,“脆弱”的反义词,难道就是坚强吗?难道真的是加油,坚持,挺一挺,就能过去吗?一个人心里有什么,他就对别人身上有什么敏感。我们的社会从来都不尊重负性情绪,觉得表达脆弱是一件很没面子,没有担当的事情。所以他们会尽力嘲笑那些不够坚强的人,要求每个人都抹掉情绪,做个面目模糊,永远微笑的人。![]()
4谁知道自己会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呢?所以,有些人会给心理疾病安上一个“脆弱”的标签,否认心理问题的合理性,正是他们的防御手段。另外,很多人的印象中,看心理咨询=心里有病=脑子有病=随时攻击别人。这种对心理问题的无知,恰恰成为了压垮心理问题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最困难的时候,身边最亲近的人,从未想过放弃你,就是最大的心理支持。现实却是,那些鼓起勇气表露自我,寻求帮助的人,很容易遭到父母,亲友,甚至陌生网友的否定。那种积极的爱和关注是从何而来的?我想,是因为深深的理解。因为理解,才不会轻易对他们说:你们只是不坚强,忍一忍就好了。![]()
5我想了很久:“为什么我们会对心理问题有如此深的污名化?”中国文化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认为人必须要承受痛苦,吃得住苦。人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困难或情绪留在心里,有心理问题,就等于脆弱,就等于人生的失败,这是社会不允许的,也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撑不下去的时候,寻求帮助,真的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必须意识到:心理上的挣扎, 并不会减损我们的力量。
心理创伤,也不会腐蚀我们的人生。
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不会使我们变得脆弱,或者失去理智。相反,这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接受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我有病,是因为我想直面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不想再逃避与否认过去的经历,我想真正地成为我自己。![]()
结语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告诉你TA在看心理咨询,TA有心理疾病,请不要轻易问“你怎么可能得病?”。也不要轻易评判:“你要积极一点”“你就是一天想太多了”“你怎么那么矫情”......你的一句话,很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双倍的痛苦。而如果你面对着情绪的困扰,一些轻微的心理问题;如果你面对心理疾病,抑郁症,精神障碍的困扰——我希望你知道,勇敢地寻求帮助,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该羞耻的不是你,是那些不了解你却肆意评判你的人。编辑的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在裂痕上追逐光芒的人,不应该被嘲笑。给你们一个拥抱。世界和我们都在爱着你。![]()
![]()
来 源:壹心理 作者:鲸鱼队长
编 辑:丹凤县医院心理干预小组
审 核:张 野 郝 勇 刘 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
【心理健康宣教】(第34期)你不了解的阿尔茨海默病
【心理健康宣教】(第33期)心灵感冒
【心理健康宣教】(第32期)走进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宣教】(第31期):什么是“情绪劳动”?
【儿童保健宣教】(第30期):爱我就好好抱抱我
【心理健康宣教】(第29期):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父母的语言暴力
【心理健康宣教】(第28期):做个刚刚好的妈妈
【心理健康宣教】(第27期):如何养废一个儿子?
【心理健康宣教】(第26期):打还是不打?
【心理健康宣教】 (第25期):【警惕】亚健康,竟是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宣教】 (第24期):你以为这是沟通?其实是在攻击
【心理健康宣教】 (第23期):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都需要知道的心理调节方法
【心理健康宣教】(第22期):上瘾性行为,正在毁掉当代人
【心理健康宣教】(第21期):父母是孩子天生的催眠师
【心理健康宣教】(第20期):《孩子,歇一会儿再飞!》
丹凤县医院微信在线心理救援二维码
![]()
丹凤县医院疫情专项心理救援热线
![]()
欢迎关注丹凤县医院微信公众号,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
好文!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