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宣教《灯火之下》短片主角纯子,是高三学生,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
对于自己究竟何时患病的,她也说不出个具体的节点来:
“其实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一开始就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后来时间长了,就会因为一件小事持续难受一两周。”
她有时甚至会因为丢了一支笔而大发脾气。
临近诊断的那个月,大概是纯子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每晚都会失眠,到凌晨四五点才会迷迷糊糊地睡着。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去学校,到了学校就趴在桌子上半梦半醒地发呆。”
更令人后怕的是,她那时候精神已经有些恍惚,上下学路上经常会崴脚、摔跤不说,过马路时甚至不知道躲车,经常被车主骂。
“那时候脑子里会有些奇怪的想法出来,后来会仔细地思考这些想法,比如死亡。”
慢慢地,纯子的身体也出现了预警,比如会消化不良、头晕等,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向外界求助。
![]()
纯子对老师倾诉:“老师,我真的很难受,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老师的回复是:“小姑娘花样年华,有什么活不下去的,操场跑两圈就好了。”
老师如此轻描淡写的安慰,进一步加深了纯子的绝望,“当时我就很无语,也很绝望,就是眼泪都流不出来的那种空洞洞的绝望。”
也正是这一次失败的交流,让纯子决定自救。
在某个冬天的早晨,她独自前往北京最好的精神病医院就诊。
确诊之后,纯子的父母即使看到了明白无误的诊断证明,也迟迟不肯相信。“他们不太理解我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
再之后,纯子虽然被允许大部分时间在家休息,但同学间的一些流言蜚语却还是传到了她耳朵里,“他们说我就是戏多、想偷懒。”
短片最后,纯子说: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患者、医生、亲人、同事、朋友,都可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01 每个抑郁症患者,都有不被理解的时刻一线城市以外的很多家长,他们对“抑郁症”的了解可以说是很匮乏的,也由于他们的不理解,很多孩子都会延迟就诊,直到孩子出现自杀的念头了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短片中的纯子觉醒后自救,最终走出阴霾。是幸运的。
有多少抑郁症患者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仍不自知!
还有多少的患者身边缺乏这样的专业医疗资源。
普及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才真正是迫在眉睫。
02 关注青少年抑郁症,是父母的必修课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功能健全的家庭里,发生抑郁的几率会大幅降低。![]()
功能健全的家庭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 相互平等。在父母有困难时,给孩子参与帮助的机会;当孩子有需要时,父母也积极回应。
② 交流与连结。家里没有冷暴力。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安全地表达情绪,能自在地聊天。
③ 和谐大于冲突。虽然有冲突,但家庭主旋律是和睦开心的。
④ 好的情绪氛围。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温暖的,充满爱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发自内心的想回家。
当孩子出现抑郁的情况,一定要先从家长、从家庭功能上寻找原因。青少年抑郁,它可能随时或者已经发生在我们周围,甚至我们自己家里。它不是个案,已经发展为一种社会问题。作为父母,关注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必修课。![]()
来 源:蓝橡树 作者:严慌慌
编 辑:丹凤县医院心理干预小组
审 核:张 野 郝 勇 刘 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
【心理健康宣教】(第35期)你那么快乐,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宣教】(第34期)你不了解的阿尔茨海默病
【心理健康宣教】(第33期)心灵感冒
【心理健康宣教】(第32期)走进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宣教】(第31期):什么是“情绪劳动”?
【儿童保健宣教】(第30期):爱我就好好抱抱我
【心理健康宣教】(第29期):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父母的语言暴力
【心理健康宣教】(第28期):做个刚刚好的妈妈
【心理健康宣教】(第27期):如何养废一个儿子?
【心理健康宣教】(第26期):打还是不打?
【心理健康宣教】 (第25期):【警惕】亚健康,竟是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宣教】 (第24期):你以为这是沟通?其实是在攻击
【心理健康宣教】 (第23期):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都需要知道的心理调节方法
【心理健康宣教】(第22期):上瘾性行为,正在毁掉当代人
【心理健康宣教】(第21期):父母是孩子天生的催眠师
【心理健康宣教】(第20期):《孩子,歇一会儿再飞!》
丹凤县医院微信在线心理救援二维码
![]()
丹凤县医院疫情专项心理救援热线
![]()
欢迎关注丹凤县医院微信公众号,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
![]()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