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心理健康宣教孩子的教育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而教育不仅仅是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给予孩子陪伴与心理支持。
本期的【心理健康宣教】我们就一起来谈谈缺失的家庭教育,希望家长们能够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绽放自己。
家校联合
![]()
![]()
共育希望
周末,朋友小聚,酒足饭饱,难得放松,龙门阵摆起……中学老师小李先开始了吐槽:“这工作真是没法干了!今天又挨批了!说我一天是咋管家长的!” 我们一阵幸灾乐祸,然后听他说具体经过,原来是这次期中考试全年级倒数第一在他班上,叫了学生家长来学校谈情况。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再三“邀请”其母亲,终于见面。这位母亲一进学校就嚎啕大哭,一屁股坐在校长办公室门口,嘴里还喊:“我把娃送到学校就交给老师了,这老师都教不了,要我这农村妇女咋办啊!把我的命要了算了……”
小李老师那边苦水还未倒完,张老师这边又跳起来了:“你这还好哩!上周我还让学生打了呢!”我们急忙安慰他冷静下来细说原委:班上的一名男生逃学、打架、抽烟,还是一天一包芙蓉王。上周晚自习竟然在教室光明正大的边抽烟边刷手机,他说了几次人家听不见,无奈上前没收了手机,谁知那学生像疯了一样扑过来一把把他推到,夺回了手机。张老师上报了年级组,叫来了学生家长,这家长明显轻车熟路,一进门也不打招呼问候老师,直接抱住孩子从头到脚打量,嘴里还念叨:“哪里有没有受伤?”好友实在听不下去了:“你们这都是什么素质的家长啊!我给你们说说我是怎么当家长的!”大家都知道朋友的儿子在西安某五大中学读高中,就让她先说:有一次她儿子在学校餐厅午餐,回宿舍晚归了5分钟,被宿管老师停宿3天,她和老公硬是每天请假驱车一百多公里接送。还有一次在家校QQ群里,她就问了一句周六补课吗?啥时候接孩子?莫名其妙被班主任禁言了3天……![]()
小李老师打断了好友的“滔滔不绝”。“你别说那些我们遥不可及的事了!我们这儿的家长都觉得把娃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有的家长还认为给娃花钱了就是管了。昨天我去学生家家访,学生母亲开店做生意,见我的面就说:“老师,你上次说让我好好管管娃的学习,我就给他报了补习班,花了几千块呢!你今天又来寻我,还要我咋办?”这个家长最起码还知道给娃补课,我打算下次家访时,再给她说说多抽时间陪陪娃!“你有那耐心,我还没那时间呢!”张老师又插言了。“还家访?我一天像个侦查员一样查手机、防早恋苗头,最近班里一男生逃学玩失踪,人家家长说娃是在学校不见的,让老师给找,他们不管。为了找娃,我还学会了查监控、趴在屏幕前瞅了一天一夜,才发现那学生是顺着大门口拉泔水的车溜出去了!”张老师越说越激动:“这老师一天都不专心备课、搞教研了,净被这些破事纠缠,还怎样提高成绩、培养人才?”
听着他们“慷慨激昂”的释放,我心里既喜又悲。喜的是,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儿啊!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对职业是热爱的;对学生是负责的,都有一颗恨铁不成钢的赤子之心。悲的是他们所吐槽的这些,其实原因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正是这些缺失的家庭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成为“问题学生”,让我们的老师孤立无援。而这种情况,在我们周围正成为普遍社会现象。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出现不无例外的都会牵扯出一个“问题家庭”。父母对孩子溺爱、包庇、纵容、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必然“唯我独尊”,顶撞、忤逆老师、父母;父母忙于挣钱、疏于陪伴、对孩子撒手不管,孩子势必野蛮生长、无视规矩纪律。难道把这些“问题学生”交给学校,都以为老师们都是太上老君,有炼丹炉可以用来锻造?
诚然,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不能把孩子划为三六九等,不能给孩子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然而,已经失去戒尺,不能体罚学生的人民教师们,再得不到来自家庭教育的支持,难道要仅凭说教和被人吹捧的无所不能的“感化教育”来约束、鞭策那群躁动不安、精力横流的青春期少男少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老师”教育得好,孩子就会是那个跑在前面的孩子,且终生受益。那个缺失了家庭教育的孩子,也不是说完全就会误入歧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势必会走很多弯路,吃很多苦头,乃至头破血流。学校教育不能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缺少陪伴与爱,只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孩子的内心是贫瘠的,他们没有理想与抱负,只会不停的追求物质生活以满足自己贫瘠的心灵。父母的爱和教育一味的缺失,导致学校教育仍是独木行舟,让学校教育来挽救失败的家庭教育的结果,其效果可想而知。家长的“教育”不是放任自由、也不是棍棒相加;不是给孩子花了多少钱,而是陪伴。
爱自己的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是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却要终生学习。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且当且学习吧!在今后每个周五的心理健康宣教时间,我们都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如何让爱不缺失,如何教育孩子,敬请期待!编 辑:丹凤县医院心理干预小组
审 核:张 野 郝 勇 刘 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
【心理健康宣教】(第40期)痛苦教会我什么?
【心理健康宣教】(第39期)我为什么痛苦?
【心理健康宣教】(第38期)更年期中的男人们
【心理健康宣教】(第37期)40岁后,她们失去的不只是月经
【心理健康宣教】(第36期)作为父母,关注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必修课
【心理健康宣教】(第35期)你那么快乐,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宣教】(第34期)你不了解的阿尔茨海默病
【心理健康宣教】(第33期)心灵感冒
【心理健康宣教】(第32期)走进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宣教】(第31期):什么是“情绪劳动”?
【儿童保健宣教】(第30期):爱我就好好抱抱我
【心理健康宣教】(第29期):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父母的语言暴力
【心理健康宣教】(第28期):做个刚刚好的妈妈
【心理健康宣教】(第27期):如何养废一个儿子?
【心理健康宣教】(第26期):打还是不打?
【心理健康宣教】 (第25期):【警惕】亚健康,竟是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宣教】 (第24期):你以为这是沟通?其实是在攻击
【心理健康宣教】 (第23期):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都需要知道的心理调节方法
【心理健康宣教】(第22期):上瘾性行为,正在毁掉当代人
【心理健康宣教】(第21期):父母是孩子天生的催眠师
【心理健康宣教】(第20期):《孩子,歇一会儿再飞!》
丹凤县医院微信在线心理救援二维码
![]()
丹凤县医院疫情专项心理救援热线
![]()
欢迎关注丹凤县医院微信公众号,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
![]()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